圖一:貼著封條的存放處(蔡若愚 攝)
圖二:清明節(jié)前夕,阮斌與雙方當事人共同來到位于濟南市郊的殯儀館,由工作人員操作將骨灰適量分成兩份。(蔡若愚 攝)
4月2日,濟南某殯儀館操作間門外,工作人員手捧兩個骨灰盒從操作間走出,分別交到兩方當事人手中……至此,全國首例“骨灰盒查封案”終在主審法官的調解下,畫上句號。
老人吉芳(化名)逝前曾由律師見證、代筆立下遺囑,將其個人財產(chǎn)平均分配給兩女一子,但附加的一個條件是,“逝后葬于玉函山公墓,如有繼承人不按此執(zhí)行將取消其繼承資格”。兩位女兒愿意遵照母親的遺囑安排后事,但同母異父的兒子卻拒絕交出骨灰盒存放證,執(zhí)意將骨灰送回老家安葬。
去年,歷下區(qū)人民法院在正式受理此案的同時,亦應原告一方申請,對寄存于火葬場內的其母親的骨灰盒予以查封保存。這在全國法院系統(tǒng)尚屬首次。
逝者遺囑
安葬之后繼承財產(chǎn)
吉芳1953年結婚,生有一女吉霞。1957年離婚后與呂某結婚,生育一子呂朋、一女呂杰。2008年7月18日,吉芳覺得自己身體不適,便找來兩名律師,由其中一位見證,一位代筆立下一份書面遺囑。
遺囑載明,“濟南市歷下區(qū)某小區(qū)房產(chǎn)是我的個人財產(chǎn),我只有3個法定繼承人:兩個女兒吉霞和呂杰,一個兒子呂朋。由于我現(xiàn)在住院需要醫(yī)療費,我決定將我的房子賣掉,款項存入銀行由呂杰和吉霞共同保管,共同取款,用于我的生活開支、醫(yī)療費和在濟南玉函山購買墓地以及處理我身后事宜。”
與此同時,為了實現(xiàn)心愿,老人還在這份遺囑后半部分,附加了這樣一項條款,“剩余款項在我葬到玉函山公墓后由3個繼承人平均分配,但是如果有繼承人不按照將我葬在濟南玉函山公墓這一條件執(zhí)行,則取消其繼承資格,遺產(chǎn)由其他繼承人平均分配。吉霞和呂杰作為我的遺囑執(zhí)行人,以上是我真實意思表示。”
2008年10月,吉芳去世后,吉霞和呂杰正打算遵照遺囑安葬骨灰,卻遭到了呂朋的極力反對,原因是呂朋希望按照老家習俗,將母親骨灰送回老家與其父親合葬。
3個繼承人由此產(chǎn)生紛爭,而呂朋掌握著骨灰盒存放證。為讓母親早日入土為安,2008年,吉霞、呂杰將呂朋告上法庭,請求對房產(chǎn)和其他財產(chǎn)依法分割繼承。
法院查封 尊重逝者保護雙方
庭審過程中。呂朋首先對母親所立遺囑的真實性存有異議,申請對該份遺囑進行司法鑒定。
2010年,原告吉霞、呂杰在歷下區(qū)法院另行起訴,要求被告呂朋按遺囑與原告共同將母親的骨灰安葬于玉函山公墓;如被告拒不履行遺囑中的安葬義務,則由兩原告吉霞、呂杰安葬,相關費用由原、被告共同承擔。
此時,負責該案的主審法官阮斌最擔心呂朋趁機轉移死者的骨灰,“如果是這樣,即便打贏了官司還是未能完成逝者的遺愿”。阮斌經(jīng)過考慮,向原告釋明可以對逝者的骨灰進行保全。最終,歷下區(qū)法院應原告申請,依法對吉芳的骨灰盒進行了查封保全。法院認為,吉霞、呂杰的申請符合有關法律規(guī)定,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》第九十二條、第九十四條的規(guī)定,依法向殯儀館發(fā)出了《協(xié)助執(zhí)行通知書》,對吉芳的骨灰盒進行查封,其間不準轉移、隱匿。
阮斌介紹,吉芳在生前立有遺囑,要求繼承人在將其骨灰安葬于濟南玉函山公墓后,方可對其遺產(chǎn)進行繼承。這就是說,這份遺囑屬于附加前提條件的遺囑。而且從所附條件來看,這份遺囑并未損害國家、社會、集體或他人的利益,如果該遺囑真實,那么它就是一份有效遺囑。
阮斌說,該遺囑的執(zhí)行過程也有先后順序,需要條件具備后才可以開始財產(chǎn)繼承,但被繼承人的骨灰寄存于火化場時,是否可以安葬于濟南玉函山公墓及安葬時間未能確定,并不具備遺產(chǎn)繼承的條件,因此,從尊重逝者遺愿、保護雙方當事人權益、維護親情關系的角度出發(fā),法院及時對吉芳的骨灰盒進行了查封保存。
各分骨灰 業(yè)界常見合情合法
寄存在火葬場的骨灰盒被查封后,阮斌多次找到雙方當事人,嘗試以調解的方式解開這個“結”。“雙方當事人都堅持己見,在葬于何處這個問題上,始終各不相讓,于是,我們想到了讓雙方各獲得部分骨灰,但因沒有先例可循,心里也實在沒底。”阮斌說,“為此,我們在向雙方當事人提出這一建議之前專程走訪了殯儀館。”
據(jù)殯儀館工作人員介紹,骨灰只是逝者親屬寄托哀思的一種載體,實踐中有土葬、海葬等多種安葬方式,并不一定非要追求完整性,而且定居外省甚至長居國外的子女,一般也會選擇帶走父母的部分骨灰在身邊。各分骨灰的方法在殯葬行業(yè)司空見慣。
正是在咨詢、了解殯葬業(yè)的習慣后,阮斌才有了提出此項建議的勇氣,并最終為雙方當事人所接受。
清明節(jié)前夕,阮斌與雙方當事人共同來到位于濟南市郊的殯儀館,由工作人員操作將骨灰適量分成兩份。“結案選擇這個時機,也正是為了讓逝者盡早入土為安。本案如選擇判決結案的話較易處理,但考慮到本案系家庭糾紛,雙方當事人均為親屬,且產(chǎn)生此糾紛雙方均出于善意。為緩和家庭矛盾,有利于今后的和睦相處,所以給雙方當事人做了大量的調解工作,讓雙方當事人相互體諒理解,最終達成一致調解意見,而非單純地就案辦案。既緩和了當事人的家庭關系,又做到案結事了。”阮斌說。(本報記者 劉曉群 通訊員 蔡若愚)
信息來源:濟南日報